——合肥八中高一年级举办“青蓝相继·育见成长”青年班主任学年工作汇报会
发布人:高一年级部 发布部门:高一年级 发布时间:2025-07-01 14:59:05 点击率:23 【打印文章】
秉烛引路照星火 育禾成林听新声
——合肥八中高一年级举办“青蓝相继·育见成长”青年班主任学年工作汇报会
为总结交流青年班主任一学年来的工作智慧与成长感悟,促进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6月29日晚,合肥八中高一年级隆重举办了“青蓝相继·育见成长”青年班主任学年工作汇报会。方校、齐倩主任莅临指导,全体班主任及匡河校区高一青年教师现场观摩学习。
汇报会上,九位青年班主任依次登台,深情回顾了充满挑战与收获的一学年工作历程,分享了他们在班级管理、学生引导、家校沟通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深刻体悟。
(一)“千”琢璞玉 “颖”照初心
高一(24)班班主任汪颖千老师分享了其核心治班理念与实践:规则为基,执行有力,习惯成自然。
面对如迟到等纪律问题,她坚持与学生“约法三章”,并在开学关键的前三个月,每天从早6:50到晚10点亲力亲为监督执行,将规则内化为学生习惯,为后续管理奠定坚实基础。在处理学生矛盾时,她强调及时介入、情绪安抚与真相还原,通过有效沟通化解冲突,并明确处理结果与后续规则,如对拉帮结派行为实施集体担责。面对家校矛盾,尤其是因成绩焦虑引发的危机事件(如家长质疑教师团队、意图闹事),她迅速启动预案:分层沟通安抚焦虑家长、寻求学校支持、有理有据公开回应质疑,并最终赢得多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对于心理敏感的特殊学生,她建立长期观察记录机制,协同多方(心理老师、生活老师、科任老师)给予持续关怀,成功引导他们融入集体、提升成绩并主动沟通。
成绩提升与家校共育是班级稳定的关键。针对学生学习自主性不足的问题,该班主任实施了个性化计划(学生月度私人计划)、常态化表彰(小考进步、作业优秀)、精细作业管理(依托科任老师反馈)及经验分享等组合策略,班级成绩从中考年级末尾稳步攀升至前列。在家校沟通上,她致力于打破信息壁垒:通过班级群实时分享学生活动照片、优秀作业成绩、比赛荣誉及偏科分析报告,让家长清晰了解孩子在校努力与教师付出,有效减少了无端质疑。回顾艰辛的班主任生涯——24小时待命、处理突发、承受压力,她坦言支撑自己的是学生点滴的温暖回馈(如悄悄留下的零食、真诚的道歉与感谢)和坚定的教育信念:感同身受,将学生视为孩子去包容引导;公平公正,规则执行有力度;沟通有温度,赢得信任;尊重学生,给予家长积极态度。她深信,以专业能力有效应对挑战,终将赢得学生爱戴与家长信任。
(二)擎“宇”新程 爱润无声
高一(42)班班主任刘翔宇老师深情回顾了自己充满挑战与收获的首年班主任生涯。去年八月,刚大学毕业的刘翔宇临危受命,担任高一(42)班班主任,在前辈们的悉心指导下满怀信心上任。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严峻考验:班级管理初期困难重重,学生违纪频发,巨大的工作压力让他倍感焦虑。一次与主任们共同处理学生问题时突遇“地震”事件,更突显了工作的突发性与不易。为弥补班级管理不足,他一度占用副课加强教学,却意外遭遇学生在匿名反馈中的尖锐批评,巨大的委屈甚至导致他因高血压送医,这成为他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
经历挫折后,刘翔宇老师深刻反思教育方式。他召开班会引导学生尊重师长,指导班干部协作管理,并收到了学生真诚的道歉信,这让他重拾信心,也意识到教育不能仅靠严厉管教。他果断调整策略,将重心转向“陪伴”——从眼保健操到自习课,坚持深入学生日常。这种无声的付出逐渐赢得了学生的理解和发自内心的尊敬。本学期,42班面貌焕然一新:管理平稳运行(零罚单)、学业成绩显著提升,师生关系也愈加融洽。刘翔宇特别强调,这一切离不开杨主任全程无微不至的指导(通话记录超百次)以及其他同事的支持。他更深情感谢办公室并肩作战的同组团老师们,是同事间的互帮互助、温暖鼓励,让繁重的工作充满盼头,共同克服了重重困难。展望未来,刘翔宇期待高二能继续与同仁们携手同行,助力学生们走向更辉煌的未来。
(三)“馨”火初燃 破茧成师
高一(43)班班主任费馨雅老师深情回顾了她初登讲台一年的成长历程。她坦言,从初期的“手心冒汗”到一个月后方能从容授课,教学之路的第一步充满了挑战。然而,更大的考验来自班主任工作。她遇到了一位“特殊”的学生,该生家庭氛围压抑且父母起初不愿积极治疗,导致费老师成为其唯一的情绪出口,频繁面对学生的崩溃大哭和负面情绪倾泻。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让她深感压力,但也让她深刻认识到教育工作者守护特殊学生成长的责任与自我保护的同等重要性。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年级主任和同事的鼎力支持成为关键,他们共同约谈家长、追踪情况,最终确保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平稳过渡。
班级在第一次段考中垫底的成绩,曾让费馨雅老师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面对挫折,她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寻求改变。她利用晚自习时间逐一约谈学生,深入了解困难并提供针对性帮助;更主动、高频次地与各科任老师沟通,请教班级问题,寻求协作支持。正是这份不懈努力和全体科任老师的辛勤付出与紧密配合,推动了班级成绩的稳步回升。令人惊喜的是,在最近的考试中,班级实现了从年级末位到名列前茅的显著进步。这段经历让费老师深切体会到,教育是一个需要耐心与协作的漫长过程。
费馨雅老师在分享中始终贯穿着深深的感激之情。她衷心感谢学校领导的信任,给予她成长的空间;特别感谢张主任、杨主任,在她应对学生心理危机最艰难的时刻提供的及时、有力的帮助;更由衷感谢所有并肩作战的科任老师,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和通力合作,为班级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带着这一年的宝贵经验与感悟,费老师表示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敬畏之心,继续在教育路上探索前行。
(四)“丹”心化雨,“楠”木成荫
高一(40)班班主任王丹楠老师分享了在关键转型期引导学生的心得,面对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关键转型期普遍存在的迷茫与适应问题,王老师敏锐地观察到不同群体的特点。女生群体中,学业压力和亲子关系紧张尤为突出。王老师分享了一个典型案例:一位敏感要强的女生因成绩波动和母亲对其“过去优秀”的反复强调而陷入痛苦,甚至拒绝与母亲沟通。面对焦虑流泪的家长,王老师选择在一个星光漫天的夜晚,与女孩在操场促膝长谈。她巧妙地引导女孩重新思考“优秀”的定义,肯定其在班级中的独特价值,鼓励她专注当下而非纠结过往。这份真诚的关怀与智慧的引导最终化解了女孩的心结,她重拾笑容,结交朋友,更在期中考试中勇夺英语班级第一,亲子关系也显著改善。
针对班级男生普遍聪明但略显叛逆、规则意识有待加强的特点,王老师坦言“严厉管理者”并非其本性所长。她选择扬长避短,践行“温和引导者”的角色,坚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教育者同样适用。通过委任班委、奖励运动贡献、真诚谈心等方式,她坚持“用规则约束人,以情感打动人”的原则,始终对学生“经常欣赏,总是鼓励”。这种充满尊重与信任的管理方式,成功将班级凝聚成一个“整体可爱、偶尔放肆、大体爱学习、间歇想偷懒、十分爱老师”的温暖集体。回顾这“充盈且不易”的一年,王老师欣慰于照片中每个学生展现出的变化——或开朗、或沉稳、或坚定。她深情寄语学生成为勤劳、合作、感恩、努力追求优秀的人,并衷心感谢学校领导、年级主任、前辈老师及同行伙伴们的鼎力支持与温暖同行。
(五)“童”行师路 甘苦生辉
高一(44班)班主任童张文老师在接到汇报任务时坦言内心充满忐忑。面对53名个性鲜活的学生,这位新手班主任形容自己的初体验是“累并快乐着”。
“累”真切而具体:从开学清扫、全程风雨无阻陪伴军训,到每日繁复的跑操、升旗、晚自习管理、规范眼保健操,再到深夜查寝,事无巨细皆需亲力亲为。他笑称自己像个“随时闪现的幽灵”,更需在教师、生活保姆、心理辅导员、纠纷调解员甚至“侦探”等多重角色间瞬间切换,肩上承载着几十个家庭的殷切期望,压力巨大。然而,正是在这高强度的历练中,童老师深刻体会到杨主任所言“班主任工作对教师成长巨大”,堪称“全能型选手预备役”的真谛。
这份“累”的底色下,是实实在在的“快乐”与成长。快乐源于被需要与信任的温暖:大大咧咧的男生鼓起勇气倾诉家庭矛盾,学生和家长一句真诚的“老师辛苦了”都让他倍感力量。快乐更见证于学生与班级的进步:面对初期卫生习惯差、难以获得流动红旗的困境,童老师创新值日安排、设立趣味奖惩机制,师生同心协力,最终成功实现突破,赢得荣誉。学生绘制出惊艳的板报、一句简单的问候,都成为幸福的源泉。童老师由衷感慨,这份“累并快乐”源于沉甸甸的责任,更源于与鲜活生命共同成长的珍贵体验。他特别感谢学校领导的信任、杨主任等领导的悉心指导以及前辈教师的无私帮助与低谷时的坚定支持。展望未来,童老师表示前路虽有挑战,但只要怀揣一颗正确的心,坚信师生携手必能在“累并快乐”的班主任道路上,书写更多温暖动人、共同成长的故事。
(六)“午”刻勤耕 弦歌不辍
高一(26)班班主任王壬午老师介绍了班级从常规管理扣分频繁到显著进步的过程,分享了处理棘手突发事件的教训与成长,并创新性地组织了跨年级书信联谊活动,为学生打开视野、注入动力。
在常规管理上,初期因要求不够细致,班级在卫生、考勤、纪律、课间操等方面频被扣分。王老师及时调整策略,通过详细班会明确各项规范,并坚持晚自习陪伴监督。成效显著:课间操质量大幅提升,卫生纪律扣分锐减,班级多次荣获流动红旗等荣誉。王老师深刻体会到,“明确要求、细致管理”是班级走向规范的基础,班主任的引导至关重要。
面对极具挑战性的突发事件,王老师展现了成长与智慧。他回忆了高一开学初一名学生一周内连发五起严重违纪(包括攻击同学、携带不当物品、威胁室友及夜不归宿)的棘手案例。初期处理时经验不足,后在年级主任协助下妥善解决,并意识到需教会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王老师建立了事件处理记录文档,总结处理流程(如事件定性、情绪安抚),并积极向资深教师请教、学习观摩。本学期,班级严重违纪事件已大幅减少,其处理能力也日益成熟。王老师特别感谢了领导和同事们的无私帮助与经验分享。
在师生关系建设上,王老师坚信“关爱是基石”。他提前收集学生意见改进工作,获得学生和家长好评;在评语中加入个性化小贴纸,表达关怀;更创新性地组织与高二(准高三)26班进行书信联谊活动:高一学生为学长学姐送上高考祝福,学长学姐则回信分享宝贵经验与教训。这一活动在期末为学生打开了视野,提供了激励,也为准高三学子带去了温暖支持。王老师表示,将继续以“教育追光者”的姿态,在班主任岗位上不断学习成长,陪伴学生前行。
(七)“星”路躬行 育见成长
高一(49)班班主任杨星老师坦言,虽然完成了各项常规工作,但起初自认所做的事情“非常正常”,与其他班级相比显得普通。她将此归因于自身“比较幸运”——班级问题相对较少,且得益于办公室资深班主任和年级主任们的及时指导与建议,使她能够较好地处理遇到的学生问题。为胜任工作,杨老师充分假期准备时间,通过学校讲座和网络资源学习班主任经验,预先在教室文化布置、班规制定、班干部培养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确保了初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她更视班主任工作为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宝贵机会,积极带领并亲身参与运动会、跑操、文化展示等各项校园活动,在“零距离”的体验中有效拉近了师生关系,显著增强了班级凝聚力。
在分享中,杨老师也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她认识到自己性格较为严肃(学生评价“超级严肃”),可能导致学生因畏惧而不敢主动沟通问题。为此,她特别强调要控制情绪、保持稳定,注意沟通的语气态度,维护学生的尊严。同时,她反思过去在管理中存在“批评多、鼓励少”的倾向,以及处理学生违纪时因缺乏清晰记录而尺度不一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期管理效果。她领悟到,作为学生的“主心骨”和“指导者”,班主任需要提升沟通艺术:学会理解、协商,换位思考,并多用鼓励引导代替单纯说教。此外,她还注重在工作中注入“仪式感”(如表彰活动)、主动关心内向学生、做好奖励反馈,并高度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支持与配合。
杨星老师坚定地表示,将继续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深刻感悟,在班主任的岗位上不断学习精进。她深知肩负的责任——不仅要在校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指导,成为他们坚实的依靠,更要做好家校合作的桥梁,最终目标是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忠实守护者。
(八)“长”路有爱 “庆”育桃李
高一(50)班班主任孙长庆老师分享了担任班主任一年来的三点主要感受:最突破性的自我成长、最令人感动的日常瞬间、最想感谢的前辈。
孙长庆老师坦言,接受班主任工作是他最具突破性的自我成长。这份认知源于高中时期目睹班主任三年间青丝变白发的经历,深知其“呕心沥血”的责任之重。尽管自身管理经验几乎为零,面对53名个性迥异的学生时倍感压力与挑战,孙老师仍毅然接下了这份重任。他欣慰地表示,过去一年的工作得以平稳推进,离不开所带班级学生的良好表现以及家长们的通情达理和积极配合,这让他深感幸运与感激。
回顾班主任日常,孙老师心中充盈着感动。他特别提到学生们带来的温暖力量:有学生细心观察到他的疲惫,关切地提醒“老师注意休息”;有对他解题能力的真诚赞叹让他体会到为师的价值;解答问题后悄然出现在桌上的小礼物更是意外的惊喜;甚至所带其他班级学生真挚的祝福信函,都能瞬间化解他满身的疲惫。他强调,这份来自学生的正向反馈,是支撑教师不辞辛劳的重要动力。同时,他满怀感激地提到高一年级张主任在开学初事无巨细的指导,称其为年级的“定海神针”,以及一年多来朝夕相处、并肩作战的同事们,在他遇到学生问题时总能及时伸出援手、提供宝贵意见。正是前辈的引领和团队的协作,共同支撑他走过了这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旅程。
(九)“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
高一(25)班班主任莫文轩老师在分享中,重点介绍了其班级管理理念与实践。他强调打造“卓越”班级需制度先行,因此建立了清晰的班级公约、明确的班干部职责职能表以及规范的卫生值日安排表,为班级有序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在学生引导方面,莫老师采取因材施教、分层管理的策略。对于内向学生,他主张多鼓励表扬,并通过“每月之星”等活动有效提升其自信心与学习动力;对于调皮学生则强调必要的约束与规矩执行;针对个别问题学生(如宿舍违纪等问题),他坚持及时沟通、紧密跟踪,并与家长保持高频联系(如每三天一通电话),确保问题得到妥善处理。莫老师还特别强调了家校协同的重要性,通过家长会、电话等方式保持与家长的顺畅沟通。最后,他由衷感谢了高一年级主任、师父教师、组团同事的指导支持,以及学校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的宝贵平台。
九位青年班主任的分享,内容详实,案例生动,情感真挚,既有面对挑战的勇气与智慧,也有收获成长的喜悦与感恩,充分展现了年轻一代教育者的责任担当、教育情怀与蓬勃朝气。他们的成长蜕变,离不开自身的不懈努力,更离不开优秀前辈的“传、帮、带”。
汇报会最后,杨倩主任作总结发言。她高度评价了本次汇报会,盛赞青年班主任们用心用情的育人故事和充满智慧的管理方法。她特别指出,年级拥有一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卓越团队,正是前辈们始终如一的言传身教、无私帮助和细致关怀,成就了青年班主任的“青出于蓝”。她形象地比喻道:“这支队伍里,有人掌灯引路,有人添柴加火,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共同续写合八辉煌。”杨主任勉励全体班主任,尤其是青年班主任,要继续保持教育热忱,不断学习成长,并充满信心地展望:“后浪奔涌,未来可期!”
本次汇报会不仅是对高一青年班主任工作的全面检阅与精彩展示,更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智慧碰撞与精神传承。它充分体现了合肥八中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青年骨干力量的优良传统,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