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校办 发布部门:李勇 发布时间:2016-07-25 10:41:20 点击率:2161 【打印文章】
7月22日,正值大暑,烈日炎炎。
冒着摄氏38度的高温,合肥市未成年人校外心理辅导中心工作机制的领导小组成员,市文明办副主任俆爱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处处长吴雨晴;市教育局调研员姜昌根,基教处处长谢华国;合肥八中校长王建明,副校长赵林等,汇聚一起,总结、谋划并研讨未成年校外心理辅导中心工作。会议由合肥八中校长、合肥市未成年人校外心理辅导中心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王建明主持。
为贯彻《中共合肥市委办公厅、合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的通知》(合办〔2014〕30号)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稳步发展,提升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经研究,决定建立合肥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工作机制,中心工作依托合肥八中。
合肥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合肥八中副校长赵林就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以及经费使用做了汇报。她说,中心2016年的重点工作是,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三级服务网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和启动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等。
王建明提出了在深入开展活动时遇到了三个问题。第一,中心需要一个组织架构,做到职责明确,官办分离。目前,中心完全依托合肥八中,从场地到人员,以及开展各项活动。中心负责人李妮,既是合肥八中心理教师,又是合肥市教研室兼职心理教研员。角色的多元,既分身无术,难以保障有充分的精力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又角色交叉,职责不明晰,面向全市的工作开展艰难。他建议,李妮专职做中心工作,以她为核心,推动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向纵深发展,走向专业化。第二,全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与八中心理教育之间的关系?第三,市拨经费如何使用?
谢华国在发言中回应了合肥八中提出的问题。第一,中心的组织架构大家一起讨论形成意见并报上级部门;第二,中心与学校的关系是明确的。市级为中心,区级为站,学校或社区为室,依次为据,中心与学校的关系是中心与室的关系。因而,中心与学校,人员分开,设施使用分开,经费使用分开;第三,经费使用范围为设备的维修维护,网站建设(微信公众号),教师培训教研,三级网络建设,活动经费等;经费使用要及时审计;开展活动要有工作实施方案;教师培训,要制定详细方案,向社会公开招标;第四,为了中心工作的长远发展,应制定五年规划或三年行动计划;第五,中心每年要编一个成果集,可以编定期的杂志刊物;每年要申报课题。
吴雨晴说,校外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有两个机构,一是少年宫,另外一个是未成年心理辅导中心;三级网络建设和作用发挥正在受到重视,市级中心的作用是示范引领,目前,与区、室的有效衔接有待提升;文明委关注活动的开展和影响力的扩大,每次活动都要有领军核心人物,都要有宣传。
徐爱文发言中首先阐述了中心设置的背景。中央和教育部都很重视此项工作,并将该工作列入党委和政府的测评,由文明委主办。合肥市以市政府《进一步推动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教育实施方案》文件为依据,将中心设在教育局,是因为群体是在校学生,再加之社区辅助,让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无真空;另外,具有延续性和统一性,未成年人工作办公室就设在教育局。教育局将中心建设依托合肥八中,因为八中在该方面走在全市前列,相对成熟。因而,目前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各做各的单独的软件资料,为此八中为全市做出了贡献,但中心不属于八中。
徐爱文说,中心要成立专家团队和志愿者团队,因为中心的工作宗旨是公益、服务性质;中心工作重点是抓重点人群,大课及辅导,培训班主任教师,网站建设等,发现有心理问题人群是工作重点,一对一辅导不是工作重点;中心要开展特色工作,打造品牌,逐年扩大影响。
姜昌根指出,中心目前遇到的困难是工作起点低所致;关于目前最紧迫的组织架构问题,在不受文件限制的前提下提几个方案,报上级部门研究;开展的活动及经费的使用一定要通过公开公正的招标委托第三方机构或团体来实施。
通过整个上午的研讨,领导小组成员达成如下共识:组织机构问题是最迫切解决的最重要的核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他是技术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先考察外地成功经验,尤其是在组织架构上的成功模型。然后结合以上讨论的三种方案,形成意见和支撑依据,上报主管部门研究;经费使用要合法合规,要通过招标委托第三方机构或团体来开展各项活动,公开透明,经费使用要一年一审计;通过阳光心理e站,与媒体合作开设固定栏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