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高一(27)班阅读活动
发布人:高一 发布部门:高一 发布时间:2015-12-17 14:24:33 点击率:1887 【打印文章】
寂静的走廊如同毫无生气的火柴盒,忽得被一阵从教室中迸发的热烈掌声擦亮,只见讲台上的同学放下粉笔,从容地回到同学之间——这是在高一(27)班语文老师李勇指导下开展的一次阅读讨论分享课的尾声。
12月8日下午第四节课,在经过各个阅读小组对本次阅读书籍《围城》两节课的激烈讨论并由每组代表总结本组观念及心得后,进行了全班范围内的阅读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与分享。
首先,登台的事蛇歧九家阅读小组,其小组从《围城》中不同的角色入手,各抒己见,但中心议论人物当属方鸿渐。有组员认为,方鸿渐是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低俗,没有真才实学,又花心且懦弱。在船上时与鲍小姐一起,后又与苏小姐交往甚密,后来又爱上了唐晓芙,但最后还是与孙柔嘉“围”在了一起。而有人则不然,他们觉得方鸿渐出洋虽什么都没有学到,但回国为不令父母伤心还特意买了份假文凭,足见其孝心。
最后由组长总结,“围城”不仅指爱情、婚姻,它同时更指其他许多事情,将“围城”上升到一个更广阔的范围。以及方鸿渐不能片面地去看待,他是作者将许多人的坏习气集中在同一人身上并放下后的结果。它更是写出了一种“人人心中有,各各笔下无”的广泛感受,并且我们读书,更是为了从别人的故事中使自己不断成长。
下一位是WCF阅读小组的发言,一开始,他们便抛出一个问题,“上大学是不是最好的出路?”他问道,同学们或摇头,或点头,但更多的是默不作声。随后,他通过方鸿渐这个留洋各国,却毫无成就之人的人生经历,向大家证明了他的观点。
首先,在老家演讲时,他因弄漏了稿子而在台上胡扯一通,倘若有些许真才实学,哪怕临时演讲,也应有些拿得上台面的东西。
其次,是他在与苏小姐的交往中,虽心不情愿,却一直不忍拒绝,为何?盖因苏小姐为女博士,方鸿渐在她面前,则不禁有低人一等的感觉了。
再后来,则是在三闾大学,赵辛楣等人都是有真实文凭的,而方鸿渐则并无真才实学,故总是受人排挤,却依然不敢挺直了腰来说话。
难道没上大学或者说未上到一个好的大学就是方鸿渐人生悲惨遭遇的根本原因?当然不是,其更深原因应是没有受到更深厚与优良的教育,然而要想得到更好的教育,则需要在大学中实现了。最终,WCF组长将黑板上“不是”二字擦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阅读分享终了,掌声激烈,李勇老师进行了总结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