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高一 发布部门:第一组团 发布时间:2015-02-06 20:32:09 点击率:2813 【打印文章】
高一(4)班家访纪实
班主任:胡玉婷
本学期末,按照合肥市教育局“万名教师进万家”的工作要求,我校在2015年1月14日下午召开了全体教师的动员大会,高一年级家访活动于2015年1月15日正式启动,全体老师积极响应。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和家长都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思想动态,倾听家长对班级工作的反馈和建议,能让我们体会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增加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本次家访为期两周,作为班主任,我带领语文韩晓燕老师、英语罗媛媛老师、体育叶曼老师,精心挑选了十二位学生的家庭进行走访,他们的情况基本分为三类:学困生、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效率不高。
1月24日上午,我和韩晓燕老师来到高一4班J同学家,正巧孩子和父母都在家。他的爸爸自己创业事务繁多,母亲陪读还要照顾一个小妹妹,为了避免路途交通的麻烦,该同学住校,周末回家。他遵守校规班规,热情开朗乐观,团结同学,尊敬师长,但学习基础薄弱,自主管理能力不强,导致成绩不理想。
家长向我们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妈妈从小陪读到大,孩子对于母亲的关爱与唠叨处于情感疲惫状态。家长看不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孩子在家长那里找不到自信。现在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对于父母的唠叨与关心甚至反感,曾经亲密无间的两代人如今出现了交流障碍,可能已经进入“青春叛逆期”。
随后我和韩老师给家长提了一些建议:要相信孩子,适度放手。爱是一种责任,但是太爱却是一种负担。孩子大了,他有自己的想法与主见,父母事无巨细,管的太多,反而让孩子变得局促、急躁与抵触,最后可能两败俱伤。家长平时要注重赏识教育。当你看到孩子成绩时,无论好坏,请想想: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花期不同。相信孩子,静等花开。如果父母仅凭几次分数而蒙蔽了双眼,没有鼓励表扬,只有冷嘲热讽,带着沉重的包袱,孩子怎能轻松飞翔、绽放笑颜。家长认真倾听,很受启发,深表认同。
家访是一门艺术,更是心灵的沟通。进入一个家庭之后,通过几句话的交谈,教师要以独特的敏感力和洞察力感知这个家庭的氛围和亲子关系,以便交流时有的放矢,以及更快解决孩子问题的症结。尽管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上有着各种问题,但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对于自己孩子不计得失的爱,所以教师应该站在理解的角度进行指引和建议。对于家长的无助和盲目,教师应该通过正面语言进行强化,而这一切都是出自于爱,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更好地接受与理解。倾听之后,教师要给予家长一定的情感支持,以及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方法与援助,不能蜻蜓点水,而要根据父母的性格与工作给予切实可行的建议。
通过本次家访我收获很多,教师要积极指导家长,加强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结成家校合作的教育同盟,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