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级新闻
  1. 2024级高一 [匡河校区]
  2. 2024级高一 [运河校区]
  3. 2023级新闻 [高二年级]
  4. 2022级新闻 [高三年级]
  5. 2021级新闻
  6. 2020级新闻
  7. 2019级新闻
  8. 2018级新闻

    【万名教师进万家】走进你的家,走近你的心——记高一12班家访

    发布人:高一     发布部门:第二组团     发布时间:2015-02-04 13:31:58      点击率:2235 【打印文章】

    家访前因:

    1.大概是9月的第四周,孩子的母亲来到学校,忧心忡忡地告诉我,孩子压力很大,经常会在上课的时候走神,并出现幻听的现象,非常苦恼,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正常听课。她和孩子沟通过,想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随后我与学生进行了沟通,学生表示只有偶尔走神,是很正常的,拒绝去心理咨询室。

    期中考试后,我和家长进行过一次反馈,表示孩子一切正常,请她不要过于焦虑。

    十二月中下旬,孩子的母亲再次来到学校,向我反应,觉得孩子学习不够刻苦,抓得不紧,学习效率不高,所以成绩一直没有起色。在我和学生都在场的情况下,很严厉地责备孩子不好好学习,孩子表示已经尽力了,但是家长一直在指责。

    2.她是一个很美丽的女孩,个子不高,话也不多,成绩中等,开学的各科小测验都在中等。一开始我并没有过多地关注到这个学生,直到母亲的第一次来校。

    之后的一段时间,我经常观察这个学生课堂和其他时间的表现,我所担任的语文课堂上她表现非常正常,能够跟随老师的角度完成阅读、理解、训练等各项任务,也确实出现过偶尔走神的情况,其他课堂也是如此。各科作业都能及时完成,其他老师并无负面反馈。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等,比较稳定。

    十一月的阅读推荐,她非常认真得准备了自己喜欢的书——田维《花田半亩》,写成文字和大家分享,并获得了班级同学的一致认可,《花田半亩》也一度成为班里的“畅销书”。

    3.班级同学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

    “很可爱,善于思考,善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学习上比较喜欢物理,对量子力学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很认真!但也很爱走神!”

    “生活上感觉就是邻家小妹妹,比较单纯。但较起真,几头牛都拉不回来,有点倔。”

    “和同学相处很好,学习很刻苦。”

    总结:

    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来看,家长对孩子的指责有夸大的成分,并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压力。我们可以理解家长的焦虑只是,家长没有办法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只能归咎于孩子本身。在家长指责孩子不够认真的时候,孩子一直默默地看着母亲,不再说话分辨,但是她一直揪着衣服的手指也暴露了内心的紧张,我看着很心疼。

    在家长看来,孩子成绩不能落于人后,否则就简单地认为是孩子自己不够努力。母亲用主观的情绪和期待去看待孩子,自以为是地认定孩子的学习状态,并以孩子的一个特点概括其全部性格,这种认定久了容易变成偏见,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其次,母亲挑剔孩子的过失,经常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边,甚至在老师面前斥责数落孩子,会使孩子感到丢脸,严重损害其自尊,变得退缩、胆小、缺乏自信。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是需要一段长时间来恢复和重新建立的

    家访情况:

    家访动员之后,我首先就和这个家长获得了联系,并邀请了甘政权老师和我一起进行家访。甘老师长期担任班主任,善于和学生、家长沟通,对事情判断准确,并总是能给出中肯、精辟的指导意见。

    学生家住在理想年代,家境一般,父亲在外工作,一年只有很短的时间在家,和父亲见面的机会非常少。母亲目前没有工作,除了要照顾这个孩子的生活、学习之外,还有一个不到3岁的男孩要抚养。该生住校,返校、离校都是自己转公交车加步行,在家里也会偶尔帮助母亲干一些家务,照顾弟弟。

    我们给家长介绍了一下家访的目的,学生最近一段时间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及各项表现,重点表扬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阅读课时的分享、对待学习的认真等情况。

    这次家访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希望家长在和学生沟通时,能够更多地采取信任和激励原则,共同帮助孩子建立信心。我和甘老师在交流中,给家长提出了以下建议:

    ※正视孩子的学习能力和付出的努力,不要提出超越孩子接受能力的要求更不要在孩子无法完成家长主观愿望时,认定孩子不够努力,归咎于孩子

    ※学习是一件长期而艰苦的事情,不要着急,保持好心态,并引导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持续的学习动力。不因一时的进步或失误而焦躁、情绪不稳定。

    ※赞赏与肯定。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肯定。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进步之处,适当给以表扬、肯定,让她获得信心。

    家访心得:

    对于教师而言,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存在于家长中。真正的合作伙伴,更是在家长之中,在整个社会对学校教育备加关注的时候,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家庭教育在孩子一生的成人、成才、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性格的养成至关重要。宋庆龄说:“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但是与教师的出身专业、终身培训不同的是,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与教师的通过阅读、交流、培训、反思等各种交流不断总结经验不同的是,很多家长一直在毫无目的、没有终点的各种攀比中焦虑,找不到合适的沟通渠道。而即使资质相同的孩子,家庭教育不同,其发展非常不一样的。教育的不公平更多地体现在家庭教育方面而学校与老师有必要其他家庭推荐更好家庭的教育方法教育模式,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二为一。

    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家长、学校、教师三位一体共同完成的,一个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应该三方沟通,共同解决,一个孩子的成长,同时也是家校师的共同进步。

    我们没有办法走进每一个家庭,但是我们有必要走近每一位孩子和家长的心,共同完成教育赋予我们的责任。(汪允)

【打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