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级新闻
  1. 2024级高一 [匡河校区]
  2. 2024级高一 [运河校区]
  3. 2023级新闻 [高二年级]
  4. 2022级新闻 [高三年级]
  5. 2021级新闻
  6. 2020级新闻
  7. 2019级新闻
  8. 2018级新闻

    【万名教师进万家】家访——在倾听中成长的课堂

    发布人:高一     发布部门:第二组团     发布时间:2015-02-02 13:17:45      点击率:2544 【打印文章】

    家访——在倾听中成长的课堂

    记高一9班家访工作

    宋琳霞

    我们教育的目的,培养国民健全人格、民主素养、法治观念、人文涵养、强健体魄及思考、判断与创造力的思辨型公民。这样的巨大系统工程需要合力,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做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2015年1月19日我们来到了W同学家进行家访,家访让我们觉得所有学生时代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家访的课堂能矫正我们的精神、良心、情感和信念。

    家访首先需要学会的是倾听——这才是家访的关键。没有了静听和沉思为前提,所谓进万家的家访,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

    W同学生长在一个民主开放的家庭,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妈妈在肥东上班,爸爸合肥上班,但是很重视培养孩子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于是他在遇到生活、学习、与人沟通相处等方面的困难时,都自己想办法独立解决,初中就读42中,是机器人特长生进入八中。妈妈反映孩子很爱干净,每天喜欢洗头。

    W同学的思维品质独特,但这份独特对他是优势也是劣势。在学习中他能经常提出有价值的的问题,但也容易跑偏。如何让同学直面学习中的困难,打破快乐轻松学习的神话,这是每一个明智的师长要做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获的,将不仅是知识,更有毅力、恒心,克服困难的勇气等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孩子需要你的扶助——今天的扶,正是为了将来的不扶或者少扶,否则问题越积累越多。孩子平时数理化在班级基本领先,但期中考试班级16名,年级500名,理想和现实的落差让孩子纠结。虽然一次考试分数的高低是偶然的,可是家长是否负责任,却必然地决定了孩子发展的方向。教师的一视同仁总是相对的。对于教育责任感特别强、能与教师紧密配合的家长,教师对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别关注一些,这是很公平。因为没有家庭配合,教师努力全然是做无用功。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如果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对解决问题无济于事。W同学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关注,如他的英语相对他来说有些薄弱,他妈妈和英语老师就认真地进行了沟通,老师也是倾心调动他学英语的积极性。

    我们作为教师,我们比谁都知道分数的重要。可是,那比分数更重要的,我们认为是孩子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和正直勤勉以及面对困难,具有独立战胜的勇气和能力。有几次W同学跑操逃了,以及做武术操不够到位,我们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让他补上,意识到这是集体活动,这时和文化课并驾齐驱的课,没有理由逃离。“在家很任性。”这实在是当下很多家长自己应当深刻检讨的事情。现在的孩子,性格成型早。希望父母高度重视,及时扭转。否则,学校教育的效果只能被抵消。

    我们在想他的症结在于:把握思维的适度;还有他的书写的规范性、严谨性;克服上课的多动性,学生取得优秀成绩所依赖的,除了天分,更多的是自控力、专注性和求知欲,这些素质,对于孩子的成长,太重要。学科的平衡性。韦老师分析了他阶段性数学低迷的原因。进入高中后,由于对知识的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更高,如数学学科,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有很多时候,我的答案正确,但解题过程并没有被阅卷老师所理解。有时候,过程明晰,但结果却因一个微小的错误而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和一个步骤(归纳总结)是少不了的。

    建议W同学尝试下列做法,感受数学的对称美与理性美。

    对策一:让自己花点时间整理最近解题的题型与思路。

    对策二:这道题和以前的某一题差不多吗?

    对策三:此题的知识点我是否熟悉了?

    对策四:最近有哪几题的图形相近?能否归类?

    对策五:这一题的解题思想在以前题目中也用到了,让我把它们找出来!

    对策六:告诉自己数学思维不等于复杂思维,数学的美往往体现在一些小题目中。

    对策七:“简约而不简单”在平常题中体会数学思维的乐趣。

    对策八:“一滴朝露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让同学从基础题中找到综合题的影子。

    对策九:这道题真的简单吗?数学思想方法并不神秘,它蕴藏在题目之中。了解一些数学思想,找到几道典型题。

    我们的建议:

    1.纠错整理归纳。善于细处着眼,全局把握。比如对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同学,及时打通知识的脉络联系,或者建立错题集,就是把原来做过的习题里,所有做错的题目都记录在一个本子上,最好每门课都能记下来,经常把原来的错题拿出来看看,对提高成绩帮助很大常常疏通知识联系的危险瓶颈,使之成为知识联络的安全通道。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譬如我并没有刻意去琢磨那些错题,而错题于我就像是甘甜的乳汁,有着汲取不尽的养分。肯钻”、“坐得住”时,在长年累月中成为习惯,岁月的流逝虽会将锋芒磨尽,但遗留下来的却是至宝。

    2.理性对待考试。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保持了一个稳定的、向上的状态,希望同学在这种状态在我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保持下去。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无论谁都会进步

    3.热爱阅读无论是基础知识,阅读还是写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都是课外阅读。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和兴致勃勃。一次考试的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掌握了没有,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喜欢读书。即使从应试的角度考虑,从长远来看,读书也是所有功课植根的土壤,他的贫瘠与丰厚,关系实在重大。阅读经典,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也是理解人生的重要途径。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定有它的卓越之处。在阅读的时候,并不一定感觉到明显效果,但写起作文来,笔下的文采仿佛不是自己的,涓涓流出。这就是文化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了阅读者的生命。

    建议家长少让孩子读那种快餐书籍,比如各种杂志、童话故事、如何成功速成等等,除《读者》《意林》外,要读经典的的世界名著。可能刚开始读,会找不着感觉,但读上两三本,就会找到节奏。对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探求对人性的思考,随着飘勇往直前,莎士比亚悲惨剧情让我痛苦,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让我神往,村上春树的伤情让我神伤……

    4.制定一张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学习计划,规划两、三天以后的学习任务,只要目标制订,全力去完成。保持充沛的精力对于高效学习非常重要。

    5.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努力的过程中一直有一颗平常心在调节着,所以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还显得很放松。懂得做人。这实际上是心态好的延伸。一个学习心态好的孩子,其为人风格肯定也受人喜欢。在对自己未来进行规划时,鉴于自己较强的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对信息的捕捉和分析能力,“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老师期待W同学同学是名英武的骑士,驾着名驹,在广袤的田野中,向着理想驰骋

    总之,家访让我们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打印文章】